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后之窗
庆祝伟大的“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黑水之行(上)
来源:陶建新   更新日期:2018-02-04   阅读:9550  评论:0   字号:加大 / 缩小

                                        


   长征是一首歌,一首英雄赞歌,一首胜利凯歌,一首惊天地泣鬼神之歌;长征是一幅画,一幅悲壮的画,一幅胜利的画;长征是一粒种,一粒革命良种,一粒顽强种子,一粒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种子;长征是一把燃烧的烈火,一把熊熊燃烧永不熄灭之火;长征,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红军”长征是以英勇壮烈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展显在人类历史的面前;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整的神话,跨越时代和国界,在全世界广为传扬;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英勇壮举,还让我们记忆犹新,当年,红军血战湘江,强度嘉陵江,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野菜皮带当干粮、经历了千山万水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才绝处逢生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长征的每段路程都是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处处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鲜血;“红军”指战员那艰苦卓绝的英勇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体现;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它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今天我们在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国土上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时期里,长征精神将不断的激励我中华民族,去实现更加辉煌的民族振兴!


           

              那山,那水,那人,那情

                                       —记“成都红后”黑水之行(上)
   


    2017年11月4日,星期五(晴)“天凉好个秋”虽城里还不显季节变幻,但城外却早已是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金秋景色了;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纪念日,我在好友的邀请下,与成都60余名“红后”(红军后代,以下简称‘红后’),为隆重纪念这个举世无双的伟大节日,集结在“成都红军后代”及“老西藏后代”这两面旗帜下,前往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芦花会议”的会址“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进行了参观纪念和慰问活动。

 

 

  我们从成都出发的前几天,成都还是阴雨连绵的雾霾天气,但在我们出发的当天,天气却突然转变成了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艳阳天,我想,这也许是老天会意,支持我们这些“红孩子”前往黑水去缅怀纪念我们革命先辈的一种恩赐和厚爱的善举吧。上午九点,“红后”们在“成都雪域宾馆”的停车场陆续登上了前往黑水县的大巴车,开始向目的地出发;上车后,“成都红后联谊会”的王盛胜团长便向大家宣布了此行的有关注意事项;车刚起动一会,“红后联谊会”的高政委又率先开始造势,营造车上的愉悦气氛,这位当年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某快艇支队服过役的英俊潇洒“海鹰”战士,虽然现今已被无情的岁月夺去了脸上昔日的光彩,但他哪洪亮的嗓门和笔挺的腰杆,却依然展示出良好的军人形体和气质,仪态不减当年;

 


                                          (海鹰)


                                  (海防卫士)

 

                           (和“老水兵”高中原政委)  
  在高政委的造势和煽动下,车里的气氛显得十分的和谐欢快,车上的“红后”才子们纷纷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展示自己的文艺才华,将幽默小品,方言谐剧,一个个发挥的淋漓尽致,欢声笑语在车内此起彼伏的徊旋,伴随着滚滚向前的车轮洒满一路;这就是一个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的“红后”群体所展示出来的夕阳风采;看看这些“老红孩子”们所展示出来的朝气和活力,使我深深的感悟到,谁说“夕阳只是近黄昏”夕阳只是人生里程碑的一个新起点,它就象早上十点钟的太阳,更加无比的灿烂辉煌。  


   当天中午,我们来到汶川的“姜维城”下吃午饭,只见不远处的“姜维城墙”绕山涉岭,莽莽苍苍的筑建在汶川城背后的大山上,如长龙盘卧,苍桑不改伟岸的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这里是“三国”时期的安远将军王嗣,为报姜维知遇之恩而建筑的一处古城墙,因此,当地百姓把它命名为“姜维墙”面对这样伟岸的古代建筑物,我们纷纷下车到城下拍照留影,并为悼念这位三国名将而感叹“天灭我维兄,灭我蜀汉也”。

   我们在汶川姜维城下用过午攴后又继续驱车前进,经过七个多小时的山路行程,终于在一路欢声笑语中抵达了目的地“阿坝自治州黑水县芦花镇”只见群山环抱中的黑水县芦花镇座落在黑水河旁,黑水河在县城的旁边哗啦啦的川流而过,一排排崭新的风情藏家园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芦花镇”是中国共产党黑水县委员会及黑水县人民政府的驻地,也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芦花会议”的地方,它位於黑水县中部黑水河与德石窝沟的交汇处;这里虽然是天高云淡,蓝天白云,但空气中却弥散着一种在大都市难以嗅到的篝火味,几缕青烟正从河边空地上的篝火中袅袅升起,不禁使人感到有一种城乡结合部的意境,远眺远处层峦叠嶂一遍遍红的群山,近看川流不息的黑水河,冥冥之中,我仿佛听见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此英勇激战的枪炮声和呐喊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画面,在我眼前一幕幕的出现,将我的思绪又带回到了哪遥远的八十年前。

 

 

  黑水县(原名芦花),1955年6月因境内的黑水河而更名为黑水县,该县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史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意义和历史意义,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5座雪山,其中有三座都是在黑水县境内,在翻越这三座雪山的途中,无数红军战士都牺牲在了这三座皑皑白雪的雪山之中,


  除了这些恶劣的大自然屏障,黑水境内的反动势力也十分的嚣张,红军仅在这个地区,就曾先后与当地的反动势力进行了八十多次的大小战斗,加之疾病和饥饿劳累,有近万名的红军指战员牺牲在了黑水县境内,这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册中,可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并且,从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三次进入黑水县,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并在此召开了重要的“芦花会议”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继“两河口会议”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为加强红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团结,及两大主力红军的统一指挥配合行动;但是,由于张国焘为独揽大权而提出的“先解决组织问题后,再继续北上抗日”的要求未能如愿,而导致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这片人烟稀少的地区,屯兵近两个多月之久彊持不动,两军会合后的九万大军之众,将黑水地区的食物坐吃山空,致使饥饿日趋威胁着我每一个红军战士的生命,为了红军自身的生存和穿越草地继续北上抗日的需求,红军在此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筹粮活动,而此时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也在该地区大搞“坚壁清野”的反动宣传,造谣诽谤我中国工农红军是一群烧杀抢掠,红眼吃人的“共匪”并鼓动,唆使当地的反动势力及藏民与红军作对,还恐吓当地的藏族群众,不准帮助红军,凡帮助红军者统统处以死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些反动宣传影响,当地的人民群众都躲进了大山中,这使正处于粮食极度匮乏困境的红军,更加雪上加霜的面临着生存考验;针对这些威逼红军长征失败的当地实情,中国工农红军也“有的放矢”的展开了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通过向躲进山中的当地群众喊话宣传等多种形式,揭穿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动员躲避在外的藏民们返回家园,支持红军北上抗日;通过红军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当地的藏民群众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吆吓和阻碍,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并拿出自家埋藏的食物来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其中,芦花镇的泽旺头人就是一个率先回家帮助红军,支持红军北上抗日,并极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一个代表人物;泽旺头人在通过与红军接触的过程中,慧眼识“神兵”的认定,中国工农红军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打江山的正义之师,是一支终将成大器的非凡军队;于是,他便率先带头并动员当地藏民群众杀猪,宰羊,宰牛,收割地里庄稼,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同时还向当地捐献粮物的藏民群众许下了:“红军打下的借条,若红军不还由我来替红军偿还”的承诺,在他的带动和号召下,我中国工农红军在“芦花镇”筹集到了大量的食物,为走出草地北上抗日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避免了有更多的红军战士因饥饿而牺牲在走出草地的途中,而泽旺头人也用三年时间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他为红军还债的承诺;多么感人的事迹和支红精神啊!当年,泽旺头人及当地的藏族群众,为支持红军长征走出草地北上抗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仅永远记载在了红军长征的史册中,也将与日月共存流芳百世。


 


   当年“红军”的主要领袖人物“朱,毛,周”就住在泽旺头人的家中,重要的“芦花会议”也是在此召开的,因此,泽旺头人的家,就成为了世人皆知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芦花会议”会址,泽旺家人,为了纪念红军当年在他家召开的“芦花会议”重大意义,祖孙四代坚定不移守护着这处会址八十年,其“爱红支红”的精神及赤诚之心真是感动世人啊!
           (芦花会议会址的第四代守护者—苏朗彭初)

  当年,红军迫于生存及过草地北上抗日的需要,在“芦花镇”筹粮的过程中,向当地的藏民群众写下了大量的借条,并承诺待革命胜利后偿还“债务”收回借条。


  因此,我认为,这些至今还收藏在民间的“借条”就是“红军”当年留下的一张张“遗嘱”它在声声不息的提醒着我们,要知恩报恩哪!如果当年没有千千万万个象“泽旺”这样“拥红,支红”的藏族群众来支持“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也许我们的父辈就活不到新中国的诞生,也就更谈不上有我们这些“红后”之人了,所以,我们唯一正确的行动,就是给予当地的藏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让当地的群众钱袋鼓起来才是重中之重的活动内容,也只有这样做,当地的人民群众才会由衷的唱出:“问一声亲人,红后啊,几时里个人马,介支个再回来…”对于哪些打着“参观,纪念”旗帜,前往该地区搞单纯的参观纪念活动的团体和个人,还是不要去为好,试想一下,如果你们空着手打着“参观,纪念”的口号去了,当地有关部门和群众热情接待而产生的系列费用开支,从布置会场搞接待,请当地文工团演出搞互动等等系列配合行动,都得靠钱来支撑完成,这不但不能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反而会增加沉重的负担!并且,目前“芦花会议”会址处还没有实行收费参观制度,也就无法以此来创收带动当地的旅游资源,除了象“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这样重大的政治活动外,平时也很少有人到“芦花镇”去搞“红色旅游”因此,象哪种搞“纯参观纪念”活动的人和事,给当地政府,群众所增加的麻烦及负担,就可想而知了!但如果所有前往参观纪念的社会团体和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捐上一点钱和物的话,哪对当地的人民群众及红军后代而言,就是一件很实惠的事了,如能达到这种效果,哪这样的政治活动就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慰问活动,因此,我在此倡议,今后所有前往“芦花镇”去搞政治活动的团体,都应将“慰问”这个内容作为活动的“主题”让当地的人民群众能得到真正的实惠而高兴!也可让九泉之下的红军先烈们感到欣慰,他们当年许下的承诺(借条),现在后继有人来兑现了。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年“红军”长征时如果没有他们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红军还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甚至长征会以失败而告终;“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的这种“鱼水之情,是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坐江山赖以生存的根基,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仅在黑水地区是这样,在全国各地也是如此,前不久我在电视中看过一部名为“沂蒙”的电视连续剧,剧中的情节也与黑水地区当年的“支红”情节差不多,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当年没有哪些宁可掏空家中所有存粮,也要支援子弟兵打江山的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和支持,中国革命会取得成功吗?“不忘初心”要知恩报恩啊!(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团体及他人)。 



    我们下榻住进了事先联系好的风情藏园,大家在队里统一的安排下,各就各位找到自己的住宿房,稍作休整后,队伍又重新集结上了大巴车,一同前往黑水县城中区的某家饭馆用晚攴;晚攴后,天色已完全进入了夜间状况,我们又乘车回到了下榻处的风情藏家园,夜慕下的黑水县城显得十分的祥和,经过一天奔波的“红后”们虽略带倦意,但却经不住门前篝火及欢快的锅庄舞曲声诱惑,一个个走出房间融入到了藏民们的锅庄舞队列中,虽然这种节目在内地的渡假村中也见惯不鲜,但是现在我们身处藏区亲临其境后的感受是有所不同的,领舞的是“原汁原味”的藏民,燃烧的是地地道道的篝火(柴火),在噼噼啪啪的柴火燃烧声中还掺杂着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藏谱”(藏式谱通话),看着越来越火爆的锅庄舞场面,我情不自禁的心随舞动了起来,虽然是初学者,锅庄跳得很不地道,但是在哪种互动的场所和气氛下,更重要的是参与。


   夜幕笼罩着大地不知不觉己到了深夜,但夜已深人却未静,我们这边的篝火虽已慢慢的熄了下来,可不远处的另一堆篝火场上,仍欢声笑语的兴致正浓,此时我略感有了几分倦意,于是便离开火堆向我们住宿的“红叶客栈”归去。


   回到房间后我才感到浑身上下都不对劲,其原因就是在从成都出发时,听信了友人说“黑水酷冷”的好心劝告,将过冬的衣服全都穿上了身,准备以此来防御“传说中”黑水气温仅有几度的严寒,却没料到出发的当天,原本阴沉沉的天气一下转变成了秋高气爽,睛空万里的艳阳天,温度的急剧回升使我坐在既没开空调又完全封闭着的大巴车中是汗流浃背,内衣基本上全都被汗水湿透了,下午抵达目的地黑水县城住下后,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冲个澡爽爽身,没想到走进浴室刚将沐浴露擦满全身,就听见陈军在门外高声的催促道:“快!快!快!马上就要出发进县城去吃晚饭了。听见陈军的催促声,我又立即将刚擦在身上的沐浴露冲洗掉,迅速的穿上衣服下楼上了车;大巴车载着我们向用晚攴的地点驶去;晚饭回来后,我们又去篝火边与藏民一起跳了跳锅庄,因此,身上哪个滋味真是难以言表之极了!!于是,我回到住宿房间后抓紧时间进浴室去又冲了个澡,这次时间充足水温又好,总算是洗去了一路的风尘仆仆和疲劳;洗完澡回到房间后夜己深沉,此时,腹中己饥肠响如鼓,于是,我拿出了从成都带来的一些小食物请同房的陈军共同分享(从成都出发前,听友人说藏区的吃住条件较差,因此,我便带了点小吃),我俩“各自为阵”的对坐在自己的床边,两床之间放着一个床头柜,食物便放在床头柜上,开始你一口,我一口的边吃边聊了起来…,


   楼下,夜幕中的黑水河在哗啦啦的流淌着,几杯酒下肚后,陈军突然诗兴大发,借助着酒劲便昂首挺胸曲颈向天吟诵道:“黑,黑,黑水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我要把你带回家!”我听见他这两句激兴抒发的诗句觉得到也十分的押韵,看着他兴致正浓的表情,我也助兴的给他对上了两句“黑,黑,黑水河的水呀是哗啦啦,你为何要把它带回家?陈军十分严肃认真且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道:“这可是当年红军喝过的水呀!我要把它带回家去让我的儿子孙子都喝上一口,让他们喝着黑水河的水便联想起我们红军老祖宗们当年长征时的艰难困苦,牢牢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让后人们永远牢记“饮水思源”啊!”听完了陈军这番充滿激情燃烧的豪言壮语,一种敬意由然而起,于是,我立即下楼到黑水河去提了满满一桶黑河水给陈军敬献了上去,陈军接过桶,昂首挺胸嗷!嗷!嗷!一口气就灌了下肚,然后爽快的拍拍肚子曲颈向天道:“黑,黑,黑水河的水呀是哗啦啦啦啦啦,宝宝我把你带回家…”,随后便一头倒在床上“拉开了风箱”。

  看着鼾声中的陈军,想起这一路上他跑前跑后的辛劳!我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精力旺盛的人,这位曾经在“成空”凤凰山机场服过役的空军参谋,传承了他父亲身上很多的优良基因,转业下地方后,他又干上“成都红后会理事”这个物质上没有一分钱待遇的“差事”,这是多么高尚无私的一种奉献精神啊!不图物质享受,只为“红后”扬名,这样的敬业精神,难道还堪称不上;“俯首甘为孺子牛”吗?



   训练场上的陈军,虚拟了一场先干掉班长,再俘虏排长,撩到连长又干掉营长,再缴获团长的枪……(一个人的开心实战演习)。

  

    陈军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位朴实可敬的革命老前辈,不仅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当年也在黑水地区浴血奋战过;



 

  “追思会”上,陈军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着:当年,父亲被黑水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追杀到了悬崖边,“白狗子”们从两边包围了上来,并伸出了狗爪,企图活捉我的父亲,但我父亲却宁死也不当俘虏,高呼着红军万岁!的口号,飞身跳下了悬崖………,但庆幸的是,我父亲跳下悬崖后并没有摔死,奇迹般地幸免于难!敌人以为我父亲已摔死,就走了。敌人走后,我父亲又从悬崖下爬了上来,回到了自己的部队。新中国成立后,陈军的父亲又进藏工作了多年,为新西藏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想起当年,我们俩家相邻而居的时候,几乎每次周末我回家时,总是能见到这位和蔼可亲的革命老前辈在他家的花园里辛勤的耕耘忙碌着,并且每当他看见我时,都会主动向我传授一些种植技术,而我也总是十分耐心的听着这位革命老前辈滔滔不绝的传授,因为我心里十分的明了,面对这种象“石光荣”一样的革命老前辈,你只有耐心的听他讲述,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他也会很有成就感的开心之极。多么和蔼可亲的老人啊!至今他哪和蔼的笑容还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花蓝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现今,陈军不仅传承了他父亲身上的这种优良基因,在自家的花园里栽种了各种水果和蔬菜,并且还发扬光大的拓展修建起了养鱼塘,蓄粪池;笔者根据目前这种发展趋势预测,估计明年他还会扩建起养鸡场和养猪场,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也是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的优良作风传承!陈军是一个既有爱心也乐于分享收获的人,目前,他们家的肉菜副食品不仅自给有余,并且还准备送出家门,分享到此群中所有渴望绿色食物的群友家中来(此群中需要吃免费绿色食物的亲友们都赶快在此报名哦!),你们若不相信,再等上个二………年,这种美好的愿望就会变成“猪啊,鱼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哪群友们都尝一呀尝的现实(更正:陈军看完此文后对我说:“你咋把我计划给提前泄露出去了呢?干休所早就有明令禁止,不准在营区内饲养鸡鸭,养猪!你这样对外一宣传,可吓死宝宝我了哦………”,就这样,这项只能计划却无法实施的宏伟蓝图,就被扼杀在未然之中,到此而止了)。 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方面,陈军几子妹都很能吃苦耐劳,特别的能干,我每次到他家去玩耍时,常看见陈军赤裸裸着上身与他们家几子妹在“协同作战”改造自已门前的家园,可真是都传承了他父亲身上的优良基因了(我想,如果陈司今叔叔叔在九泉之下有知的话,也会欣慰的开怀哈哈哈哈了) 



   夜深沉,
楼下黑水河哗啦啦的流水声伴奏着好汉陈军呼嚕嚕的“主弦律”似一首“天籁之音”的催眠曲,把我也带入了梦乡,在梦里,我和陈军正在大口大口的畅饮着那哗啦啦的“黑河水…。


   

  谁知,当天晚上我可遭了大罪!好汉陈军的呼噜声很有个性特色,他往里吸气的时候是噜噜噜的声音(这种听惯了的常规性呼噜声,我是可以当听催眠曲一样接受的,更何况男子汉们哪一个又不是彼此彼此的干活呢),但是,当陈军在往外呼气的时候,个性特色就出来了,呼出来的声音居然是紧急集合的口哨声,哦!我的个妈呀,众所周知,在我们当兵的那个年代里(1969年),每到晚上只要一听见这种紧急集合的口哨声,我们就会立即从床上弹跳起来背上枪,抱上被子就往外跑,且边跑边打背包,跑到集合点时,背包也就打好了,所以对这种紧急集合的哨音,久而久之的早已深深地记忆在了大脑中,并形成了条件反射,晚上只要一听见这种紧急集合的口哨声,我们就会从床上弹跳起来抱着被子就往外跑,因此,哪晚宝宝的口哨呼噜声可把我给吹惨了哦!直吹得我一趟一趟的抱着被子往屋外跑,把我拆腾了整整一晚上,俺得个娘哦!呜呜……第二天我就象洩了气的皮球一样,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大汉陈只此一个小小的特技功夫,就把我彻底的征服了!了不得!不得了!滴嘀………;因此,第二天我专程到手机店去买了一幅耳机,晚上用来当耳塞屏蔽了宝宝的“口哨呼噜声”后,我才终于睡了一个安稳的觉。

  历害了!我的陈,如果将你的口哨呼噜声去制作成mp3上市销售的话,一定会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快速致富赶超马云,哪也只是弹指一呼噜之间了………。

                            

      (不忘初心。身披洁白的哈达,手持红缨枪,日夜守卫在…)


           转眼,秋天又到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陈军家的果园里又结出了五彩缤纷的硕果,“高梁红啦!”……




           

                              (高梁熟了红满天………)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收的硕果,真是收获不负勤劳人啊!各位南来北往的水果爱食者们,赶早不赶晚,尽快到陈军的果园中去品尝最新鲜的水果,陈氏水果不仅味道好而且品质也环保(非转基因水果),咬一口增寿一天,吃上一车,延年益寿数十年(广告词哈),陈军将满园的水果无私无偿的奉献给各位水果爱好者们。南来的客啊,北往的人,请到陈军家的果园来!树上的水果随便采,管吃饱,不准带,来!来!来!来……请到陈军家的果园来。

发稿人


我来发表评论

标题: [必填]
内容: [必填]
 
注: 1. 添加文字请用记事本(开始→附件→记事本)编辑,再将内容复制→粘贴到此编辑器中。
  2. 避免图片变形,请把图片的宽度限制在500像素以内,文件大小在500KB以内。
  3. 推荐使用<<美图>>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软件下载地址:http://xiuxiu.mei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