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第十五团特务连接管赛图拉边防哨所
作者 王 哲
导言
赛图拉边防哨所位于阿克赛钦地区,属于中印边防线最重要的边防哨所。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警备司令部边卡部队设有“皮山”瓜代中队,长期驻防。1950年5月,解放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十五团特务连接管赛图拉边防哨所,至今仍然驻有解放军边防部队坚守赛图拉边防哨所。
关于赛图拉哨所,文学作品发挥了创造性,将赛图拉哨所的故事写的太离奇、太离谱了,关键还有人把文学作品提炼出来,当成历史事件了,危害太大了。本文作者写了三篇类似的文章,作了陈述。因为没有找到解放军接管的具体过程,文学作品的作者还再三说他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而写,这作者连国民党军边卡部队称之为“瓜代部队”还是第一次听说,让我惊讶。关键还不接受意见,再次于二〇二三年一月一日,在头条再次发表,还加了前言,说他的这篇文章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而写的。事关赛图拉这个历史边境哨所,我找到了原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五师第十五团参谋长白纯史的回忆,再做一个补充说明。
众多的读者忘记了,国民党军在美国的支持下,获得大量军事援助,配备大量的美国装备。像赛图拉边防哨所配有电台,可以和县城的边卡部队基地联系。文学作品的作者忽视了这个问题,懂得这一点读者就明白了,原来不是根据历史事实所写。
第十五团参谋长白纯史带领一个加强连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接管皮山县。并通过电台与驻防赛图拉边防哨所的国民党皮山“瓜代中队”取得联系,通知不允许放走一名出境者。这说明驻防赛图拉哨所的国民党边卡部队一年一换防,中间是通过电台与在皮山县的基地保持联系,根本没有四年多不换防的事情,国民党军还不至于军纪涣散到四年遗忘部队的事情,纯属虚构。
现在将解放军十五团参谋长白纯史的回忆补充本文,使本文更加完善。
国民党军驻赛图拉哨所发生的传闻
最近,有人编写关于国民党军驻防赛图拉边防哨所的故事发表,引起许多读者关注,最突出的一点是讲被遗忘四年之久的国军哨所,见到解放军后大哭,终于有人来换岗了!这是根据网上写的文学故事,却被读者和一些人当成历史事实或者历史事件。
写赛图拉文学故事的一个作者我认识,直接对此交流,大吃一惊,作者也是根据传说编写的文学故事。他写的赛图拉的故事文笔非常优美,流畅,情节感人,他下了很大心血。
但是,我发现作者连国民党驻新疆的边卡部队的番号、编制序列都不清楚,更不知道国民党军边卡部队简称为“瓜代”部队,如文中所讲为“赛图拉边防哨所”的部队,正式的部队番号应该为“皮山瓜代中队”。问题的严重性不在于他写的赛图拉哨所的文学故事,在于一些读者和他一样根据一些传说写成赛图拉边防哨所的文学作品,受到一些读者的喜爱。
赛图拉在新疆属于重要的边防哨所,对中国边境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我决定根据历史资料,写一篇文章正本清源。
介绍驻防新疆的国民党部队
1949年9月25日以前,驻防新疆国民党部队起义时,国民党军部队人员分编为三大系统:
(一)新疆警备司令总部所属各战列部队;官佐7946名,士兵47368名,合计55314名;
(二)国防部联勤总部新疆供应局系统,官佐2637名,士兵10559人,合计13196人;
(三)新疆保安司令部,官佐555名,士兵1683人,合计2238人:
(四)总计:官佐11140名,士兵59610人,合计70750人。
(五) 附记:
(1)总部军训班,官佐73名,职员44名,通讯学生96名,步骑队学生164名,共377名,未列入。
(2)整编七十八师师长叶成中将、整编骑兵第一师师长马呈祥中将、整编一七九旅旅长罗絮人少将等军官,从迪化(今乌鲁木齐)出发,沿着焉耆、阿克苏、疏附、蒲犁,到达中国的藩属国坎巨提停留数日-----
在焉耆时, 整编一二八旅旅长钟祖荫少将,已发出通电起义,看到叶成中将等人出走,临时动摇又从焉耆跟着叶成中将等人出走。
最终,叶成中将、马呈祥中将、罗恕人少将、钟祖荫少将等从坎巨提经巴基斯坦出走台湾时,带走官兵50名未列入,同时他们还将过去逃跑到坎巨提的新疆国民党军人50多名一起带走,去了台湾。
总计,新疆国民党军有官佐11140名,士兵59610人,合计70750人,主动起义,新疆获得和平解放。
介绍国民党军驻新疆的边卡部队
驻防新疆的国民党部队的边防部队当时称为边卡(边界上的哨所或光卡)部队,或者简称“瓜代”部队,属于新疆警备司令总部所属各战列部队序列。
为什么国民党驻防新疆边卡部队叫“瓜代”部队,这是因为新疆的边防部队距离驻地很远,交通不便,换防时间为一年,每年的八月,这时新疆瓜果飘香,驻地的边防部队官兵吃了瓜果,就出发到边防哨所去驻防一年。第二年又是在瓜果飘香的时候,驻防一年的边防部队官兵换下来,又可以吃瓜果了,常常就被称为“瓜代”部队,这种简称也被官方认可,如在解放军二十二兵团第九军下辖的三个步兵师的部队官兵来源,文件中就称呼为“瓜代中队”或者为“瓜代大队”。历史久远,人们也遗忘了驻防国民党军中的“瓜代”部队指什么兵种。
实际上,自古就有。瓜代,本指瓜熟赴戍,到来年瓜熟时派人来接。后世就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瓜代。齐候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出自《左传庄公八年》-----坐看积薪上,笑谢及瓜代。-------宋朝刘宰《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春秋时齐镶公叫连称和管至两个人去守戍葵丘地方,那时正是瓜熟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后来就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
新疆各边卡部队,总计有官佐368名,士兵1574人,合计1942人;马1215匹,汽车1辆,大车14辆。分编为四个边卡大队。驻防赛图拉哨所的国民党军边卡部队的番号为“南疆警备司令部边卡大队皮山瓜代中队”。
一九四九年二月,国民党李宗仁总统,下达命令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3个整编师10个整编旅,留下1个整编旅,全部内调,参加内战。国民党军新疆警备司令总部陶峙岳总司令、赵锡光副总司令兼整编四十二师师长不愿意带着部队与解放军打内战,以准备粮秣为借口,一直拖着-----
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各军兵种、各个部队都遵照陶峙岳总司令、赵锡光副总司令的命令,按兵不动,观察国内形势变换-----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在陶峙岳、赵锡光等将军领导下,向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就地等待人民解放军改编,各地国民党军原地等解放军接管。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五日 ,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第十五团从阿克苏出发,在沙漠里徒步走了750公里之后,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抵达和田。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解放军步兵十五团立即接管驻防和田等县的国民党军,开始建党建政。同时派出团参谋长白纯史率领团直属特务连,前往皮山县接管皮山县,并通过电台与驻防赛图拉边防哨所国民党边卡部队皮山县瓜代中队联系,通知他们等待解放军接管国民党边卡部队管理的赛图拉边防哨所。
解放军十五团驻守和田、建党建政承担边防任务
1、驻防边防哨卡
解放军步兵十五团党委为执行军、师首长命令,迅速派出一个连---团直属特务连开往祖国边防前线,从国民党手中接过喀喇昆仑山边卡的各个哨所,防止暴乱分子越境外逃。团党委命白纯史和李学忠等参谋人员,组织一个加强连----特务连于十二月二十七日进驻皮山县。
同时,向皮山寨图拉国民党边卡发电报:解放军已进驻和田,不日即将去接防,在我部队到达边卡之前,所有出境人员不得放行。
(1)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五团接管赛图拉边防总卡,新疆和平解放前 , 位于喀喇昆仑山腹地通往印度、阿克赛钦首府列城和克什米尔的要隘赛图拉总卡,由国民党南疆警备司令部边卡大队皮山瓜代中队驻守。
新疆和平解放后 , 进驻和阗的解放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第十五团奉命就近接管和守卫赛图拉防区的各通关隘和要塞。
(2)接管赛图拉边防哨所,步兵第五师十五团接受了进驻喀喇昆仑山通往印度的要塞赛图拉的守防任务后 ,为便于向喀喇昆仑山边防开进 , 接管中印边防 , 步兵十五团党委决定特务连先期进驻皮山县的桑株镇。
1950 年 5 月 , 在喀喇昆仑山冰雪融化 , 路径可行之时 , 由特务连连长王锡雨组织了一个加强排 , 团配备作战参谋、医生、翻译、后勤保障人员 , 在团参谋长白纯史率领下 , 翻越 5200 米的桑株达坂。
战士们在陡滑的山涧小路上艰难行进 , 一路上 , 不时有驮物资的骆驼跌下悬崖。摔死骆驼 , 摔坏驮物的事情时有发生。加强排沿途经过曲谷达克、救济站、蒙古包等较大的生活、战备设施 ,担负起在喀喇昆仑山卫国守边的历史重任。
2、军事部署部队
步兵第十五团在和田经过短暂休整后,立即进行军事部署:
第一营进驻于田,并由一营派出一个连驻民丰县;
第二营进驻洛浦;
第三营驻墨玉,并由二营和三营一部和团直机炮连负责和田城防。
与此同时,步兵十五团党委根据上级指示,立即组成军管会,先后派出军代表进驻全地区的和田县、民丰县、于田县、策勒县、洛浦县、墨玉县、皮山县七县。依靠各族人民群众组织工作,接管旧政权,实行军事管制,建立人民政府。
驻防赛图拉边防哨所的国民党军南疆警备司令部边卡大队“皮山瓜代中队”,见到解放军步兵十五团特务连的指战员大为惊奇说:“怎么现在才来换防?”。
驻防蒲犁县(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边防哨卡的国民党军南疆警备司令部边卡大队“瓜代”部队,见到解放军二军教导团三营的指战员接管时,也发生同样的事件。根本不存在国民党军四年没有换防的事情,是一些虚构的文学传说故事,却被一些人当成历史事实了。
整编为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二十三团一部
驻防赛图拉边防哨所的国民党边卡部队“皮山瓜代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第二十三团一连一部。
1950年7月,新疆军区党委委员(当时不实行常委制)、解放军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政委张仲瀚和原南疆国民党部队的最高长官、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二师师长、新疆警备司令总部副总司令兼南疆警备司令部司令,时任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九军军长赵锡光和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左齐副政委、骑兵八师政委张献奎、骑兵八师政治部主任李生堂、副主任董光熠等一起考核骑兵第八师部队,并报新疆军区转西北军区批准,将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第二十三团和师直属骑兵大队(也称为二十二兵团骑兵团,属于骑兵八师序列)转隶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独立骑兵师(后改称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组成骑兵第一团和第三团。
骑兵第一团第一连经过三级部队首长考核选拔,以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独立骑兵师第一团第一连为基干组成一个加强连,称为进藏先遣连,由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老八路李狄三担任连党支部书记,起义部队的官佐曹海林任连长,李子祥任政治指导员,师侦察队长、特级战斗英雄彭青云任副连长,由来自7个民族的136名官兵组成进藏先遣连,在独立骑兵师师长兼政委何家产指挥下,解放西藏阿里,为解放西藏作出历史性贡献。
附记
(1)1949年1月至1950年5月,解放军二军步兵第五师十五团战斗序列:
团长
蒋玉和(后调任解放军吉林省军区司令员)
政委
龙炳初 (49年12月任解放军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二十七师政委)
黄 诚 (后任和田地委书记)
副团长
陈海林、
孟梅生(后任八一农学院党委副书记)
贡子云
副政委
李国清(1952年---55年5月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
黄 诚(1949年8月---5月)
司令部参谋长
孟梅生(1949年1月---5月,1949年5月---1950年1月兼)
白纯史(1949年12月---1950年5月)
政治处主 任
黄诚(1949年1月---8月)
刘 月(1950年1月---5月)
下辖3个营1个机跑连1个特务连,拥有2100余名指战员.
这个团派出干部在和田地区下属七个县建党建政,并组建和田军分区,和步兵十三团、十四团一起组建解放军步兵第四师步兵十一团,今新疆军区步兵第四师十一团二营五连、六连就是这个团,可以追溯到张仲瀚同志创建的津南抗日自卫军。
步兵十五团司令部 一参谋高焕昌,最后担任南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
步兵十五团附属电台队电报员罗源泉,最后担任南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2)步兵十五团特务连连长王锡雨,后来担任和田地区物资局局长。
(3)白纯史参谋长,1950年5月,任和田军分区参谋长。以后调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机运处处长(正师级),工交部代部长文革运动中,经历丁盛、裴周玉、李荆山的等严酷迫害,表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气节。1981年4月,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参谋长。
(4)1953年6月,步兵十五团还有500余人,转为生产部队,改称农三团,属于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战斗序列,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第四十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