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前位置:首页 >> 热血春秋 >> 报道
记者访谈原中顾委常委之子段存让
发表人:陈军  更新日期:2011-05-17  阅读:9099  评论:0  照片:无  字号:加大 / 缩小

        家住范县白衣阁乡白衣西街村的段存让老人,一下子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是因为,他是原中顾委(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曾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的大儿子,但他直到离休,官帽也没有大过副科级,而他的三儿子,也还是个村干部。

        1月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看望他时说:“难能可贵,这与最近舆论直指的‘我爸是某某’形成了鲜明对比。”(详见1月5日《河南商报》A02版)

        昨天,年过八十、思维仍清晰敏捷的他(其父段君毅,1910年3月13日—2004年3月8日,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2004年3月8日在北京逝世。),接受了河南商报记者的专访。

    “老革命的家庭都这样啊”

        昨天下午,天气依然寒冷,见河南商报记者推门进来,段存让老人双手扶着一个特制钢管架子,弓腰从里屋慢慢踱步出来,又是让座,又是让老伴倒开水。他行动不便,家里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多在里屋看书或者写回忆录。

        当记者把昨天的河南商报(上面刊登有省委书记卢展工看望他的报道)放到他手里时,他仰着脸凑到明亮处看了几分钟,又高兴了,说,这么快就上报了,真神速。

        段存让看报纸的堂屋是他和老伴的饮食起居场所,摆设简单,两张旧式沙发,一张木头矮桌和条几,光线不甚明亮。

        与这般摆设形成对比的,是条几上摆放着的那张大尺寸遗像——那是他的父亲,2004年在北京逝世的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同志。四周墙壁上,挂着的也是段君毅同志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合影。

        作为段君毅同志的大儿子,他并没有先谈父亲,而是说了省委书记卢展工来看望他时的一些情况。

        “他就是坐在这里和我聊天的。”他用手指了指沙发的一端说,“很朴素,一点官架子也没有。”

        河南商报记者将关于他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转告他时,他显得有点茫然不解,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老革命的家庭都这样啊。

        “到乡下学校工作还用父亲帮忙?”

         河南商报记者:作为段君毅同志的大儿子,您的青少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

        段存让:抗日战争开始后,父亲为了革命工作,居无定所,那时候我已经十五六岁,我们老家(范县)也发生了灾荒,我就作为随军家属,四处辗转,没有过过安稳生活。这期间老家的房屋财产都被毁坏了。

        河南商报记者:有过危险吗?

        段存让:那时候到一个地方在一个农户家住几天就要走,我经历的房东无数。头上是飞机,地上是坦克马队,危险得很。

         河南商报记者:您是哪一年参加工作?

        段存让: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回到老家,入了党,也上了高小。新中国成立后,我正式参加工作,在家乡一个学校做青年团教师工作。

        河南商报记者:这时候您父亲在哪里任职?

        段存让:父亲在1952年从重庆调到了北京工作,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他亲自领导和指挥建设了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厂等大型企业。

        河南商报记者:您的第一个工作父亲帮忙了吗?

        段存让:到乡下学校工作还用父亲帮忙?

        “父亲从来没有照顾过我”

        河南商报记者:后来呢?

        段存让:我在教师岗位上干了好多年。

        “文革”后期,我调到了县农业局做股长,再到1979年左右,我到了县委统战部工作,主要负责“文革”期间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

        我是在统战部离休的,不过那也不算啥副部长。说实在话,我的级别还不到副科级,直到1991年离休还是单位的一个普通干事。

        河南商报记者:父亲对您的工作有影响吗?

        段存让:父亲是在1978年10月到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1981年1月离开。他对我们的要求太严格了,从来不让我们找他办事,就是你给他说了,他也不会帮你办。父亲回到河南工作期间,还专门给我来了几封信,告诉我,他还在招待所住,老家的人千万不要到省里找他,去了影响他工作,也没有地方住。

        河南商报记者:单位的领导会照顾您吗?

        段存让:可没有人照顾。父亲不但自己不照顾我们,也不让他的下属照顾我们。因此虽然单位领导知道我的父亲是谁,但工作上对我该怎么就怎么,不搞特殊化。

        河南商报记者:家里有人找老人家办事吗?

        段存让:找过,可都碰了一鼻子灰。我三儿媳在县城上班,时任中顾委常委的父亲到濮阳视察,我儿子求他说句话给媳妇换个工作,他就说,濮阳他一个领导也不认识,给顶了回来。

        “动不动就说老子是谁,这股风不正”

        河南商报记者:您私下里靠着父亲的影响做过事吗?

        段存让:我要能利用父亲的关系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说有,就只有一件。上世纪50年代初,就在父亲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因为地方购买不到稀缺的拖拉机,公社领导托我到北京帮忙。考虑到父亲不让“走后门”,我没敢找他,而是通过父亲的秘书,购买了两台拖拉机,也没有让父亲知道。

        河南商报记者:您觉得父亲苛刻吗?

        段存让:他只对公不对私,我理解他。再说,这要看你心态正不正。

        河南商报记者:有没有想过要利用父亲的身份办些事?

        段存让:没有。离休后我就回老家生活了,三儿子买断工龄也回来了,我们把老宅基地的房子盖了盖,一家三口住这里。我和老伴都有工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给地方领导添麻烦,我现在连县里主要领导是谁都不知道。

        河南商报记者:可您听说过没有,这些年,社会上时不时出现“我爸是某某”?

        段存让:当然听说过,我天天看新闻。前段时间河北不是有个官员孩子,把一名大学生撞了,还说他爸是局长。你把人家撞死了,就该负责,却说爸爸是谁,这是仗势欺人,欺负老百姓。

        河南商报记者: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段存让:这是不正之风,说明做长辈的也不好。

引自: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1_05/17/6437088_0.shtml

发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