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选取学校:

提示:
学校和校友公示信息本站代为上传。网上报名非隐匿信息即时公开显示。图文可在留言区自行发表。取消/修改报名和留言信息由网管代办。现有/曾有学校(含分校)用一个校名。共享网址分别集中链接。校方信息均免费上传。垃圾信息将被清除。
联系网管请致——
QQ:514064997
八一校友QQ群号:
173952160
可容500人)
94354871
(可容200人)


网站建设+软件开发+服务器租赁
关联网页切片 快速切片 快速建站
定制电子签到 电子签约
多点触摸   触摸管理软件
输入关键词: 报名  发表
学校: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姓名: 陈军 高中原等
标题: 赴新津探迹寻踪记
内容:

2022校友投稿


赴新津探迹寻踪记


赴新津寻访人员经过老君山时合影


    2022年5月23日上午,西藏军区八一校12位老校友(王盛胜夫妇、高中原、金鲁萍、张戈平、邵延明、宋湘云、井悦、吴皖东、陈津乐、徐运东、陈军)专程寻访踏看位于新津区黄鹤大道附近的原18军军直机关和所属随迁单位驻地——现今的纯阳观公园、新津烈士陵园和原西藏军区新津78医院,此行主要目标是寻访原18军、西藏军区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因无编制,姑且如此命名,下同)。



同行人在当年纯阳观家属区门前留影


    纯阳观曾是我们同行人中一部分人短暂的“幼年之家”,一行人去旧地探看心切。
    我们游览观看了新津区纯阳观公园(含纯阳观博物馆)和新津烈士陵园中革命烈士墓碑之后,感觉相较寻访西藏军区唐场、安仁保育院,纯阳观建筑和文物对视觉感官有更多的冲击,尤其是纯阳观内巍峨的大殿,初见令人惊诧。
    纯阳观居北、烈士陵园居东、78医院居西,三处点位构成C形环状,同处1—2平方公里地域内,整个片区离成都很近,自驾车走成雅高速公路仅40多公里,地铁10号线也可通达新津儒林路站(B口出,步行400多米即到)。

    新津烈士陵园相距纯阳观仅有200米左右,始建于1957年,用地5亩,属县级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2015年全面改建,2021年又对陵园建筑设施作了提升,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区、英烈墙、陈列室等,烈士墓区有解放新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其它因公牺牲的烈士墓碑103座,其中有名烈士墓45座,无名烈士墓58座。



新津烈士陵园


    我们原想来瞻仰18军烈士墓碑,未果。据查,1949年12月中旬,11军31师、33师、10军30师89团、10军28师82团等部队围剿敌军,解放了新津。1950年2月27日至3月4日,60军540团、536团、工兵师、眉山军分区、72团在双流、温江、新津一带继续剿匪。18军军直机关和所属单位是在新津战役结束后才进驻新津的,所以,我们在新津烈士陵园里没看到18军烈士墓碑。

    王盛胜、陈军、徐运东三位校友午餐前到相距100多米、久闻其名、未曾一睹的78医院门前打望,见大门已经锈蚀,留守人员种的菜长势繁茂,院内呈现沉寂已久的景象(据悉,1990年78医院撤销)。想当年,西藏军区78医院地处新津老川藏线上,是川西、川藏部队医院中的明珠,西藏军区唐场、安仁保育院都依赖这个当年相距20多公里的医疗定点单位,唐场、安仁保育院的病人急诊、急救、住院治疗均往78医院送。



78医院大门口


    午间我们一行人同赴黄鹤楼北面餐馆,炖蹄花、烧肥肠、耙耙菜、海带冬瓜汤等老者适口川菜,虽两三次增加上菜,履次被大伙儿扫荡一空。

    申时(下午2点至5点),新津南河之滨,街边茶座,大家围坐成一圈儿,漫话幼年记忆和此行观感。



在南河边茶聊


    共同的感觉是,此番前来新津寻访原18军、西藏军区曾经的后方根据地,找寻自己幼年痕迹,开扩了视野,理清了记忆,满足了心愿,可谓不虚此行。

    关于原18军、西藏军区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迄今为止,我们未曾见过相关的介绍资料,显然,这是我们保育院成立前后的历史空白点。多多少少还有点印象的老校友,还有当年出生在新津的老校友(如王蜀明、曹昶等人),与新津有过各种交集(如“文革”中避难藏身新津干休所……)的老校友,都有个夙愿,想寻觅当年那个临时过渡机构的光彩踪影,不想让它长久游离于我辈和后人的视线之外。



陈津乐1951年出生18天在新津留影

父亲进藏、母亲留在新津家中带孩子



吴皖东和哥哥吴苏兴与父母1951年在新津的留影


    限于亲历者当时年幼,记忆依稀恍惚,很多校友甚至还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这么个与原西藏军区唐场保育院有过对接的机构,因此,梳理、勾陈这段历史,填补空白点,确有必要。

    1950年3月7日,18军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在乐山举行后,3月29日18军前指和先遣部队从乐山出发,开始进军西藏。因为尚有匪患和粮食问题,4月初,18军军直机关和所属各家属区队、随军学校(卫校)等单位陆续进驻新津纯阳观(附注1),军长张国华等人4月21日中午抵达新津,8月下旬率部分机关人员奔赴甘孜与前指会合后组成新前指。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17条协议”)在京签署,有此法理、政策依据,1951年6月,18军军直机关全部离开新津,经甘孜、昌都抵达拉萨。18军军直机关和随军单位走后,18军团以上干部家属和子女等留在了新津,新津就此成为留守基地,1952年2月10日西藏军区成立,18军番号撤销。新津留守基地归属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代管,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人员迁转至大邑县唐场镇西藏军区保育院。



顶部:刘文章(老红军、18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八一校友刘革莎的父亲

中部右侧蹲者:王文钦(18军司令部机要科机要员、八一校友王小虎的父亲)



前排左1:刘文章(老红军、18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 

2排右4:汪琦(18军司令部机要科机要员) 

2排右5:朱慧君(18军司令部机要科机要员)


右侧由下至上、由右至左:詹丽(18军机要科机要员、刘文章爱人) 

黄政伦(18军机要科机要员) 

(18军机要科机要员、八一校友彭西原的母亲) 

朱慧君(18军机要科机要员、八一校友朱萨萨的母亲)



18军战士球队于1951年3月10日在新津的合影



人员迁转大邑县唐场镇西藏军区保育院的留影


    我们一行人中还有人记得,当时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是和卫校共用纯阳观内院落,院落狭长,向东延伸,超出现在的围墙很多。几十个厢房住满了“留守儿童”,几个大殿里也住满了卫校学员(张国华军长在二野因随营学校人数居冠被称为“地主”),当时纯阳观里大人、小孩很多。



新津纯阳观公园


    纯阳观内有个高高的戏台,前面有一片空旷场地,当年(1950年4月—1951年6月),军直机关开大会、首长作报告、军人出操、文体活动(教跳舞等)都在此进行,直至军直机关进藏离开新津(100多天后,1951年10月,军直机关在拉萨参加入城仪式,完成进藏驻军)。



当年的戏台还在 


    纯阳观西面院子是家属区,住了很多干部家属,家属区后面还建了个养猪场,每天都能听到吆喝声:“打猪草咯……”

    那时军人、家属都要参加打猪草(喂猪的青草),有时老师还带着孩儿们到野外地里看打猪草,孩儿们跟着大人拽猪草,很好玩。纯阳观假山、竹林多,蛇也多。最常见的是进出拉米面的马车和机关那台大道奇军用越野车。



家属区门外的模样仍然可见


    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卫生学校暂住大忠亭、至孝亭及其周围的厢房。







院内生活环境


    大忠亭院内那两颗参天大树(黄桷树、银杏树)至今还在,当年东头小院内分布着留守处办公室(居中)、儿童寄养处办公室(居右)、1一3区队办公室(居左)。现在房间全都封闭着,用来搞展陈可是现成的好地方。

    儿童寄养处老师住在至孝亭,亭高33.8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各为800多平方米。亭内正中,有4根楠木柱,长20米、直径50公分,支撑穿斗和抬梁相结合的架梁,架梁无钉无铆。亭子的四周分别有12根直径50公分的石柱支撑。亭檐下雕有鎏金木刻吊瓜20个,刻工精湛。



老师、学员住处是大通铺


    亭外四周有几十间无门厢房(可容纳上百人),空间高约4米,每个小间靠木隔断和墙壁处安放几个娃娃床和1个教养员大人床,这就是当年孩子们和生活老师的卧室。厢房的门窗上,配有几何形卷草花卉纹饰,镂空雕花,穿斗式仿清小品,看上去颇为雅致。
    厢房走廊外,当年铺设有自来水管、建有很矮的水槽。厢房里都有痰盂和马桶。在此驻足瞩目,想象得出孩儿们是如何起居、洗刷、解手、打闹,教养员又是怎样看管、照料他们的……
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的存在周期较短,具体存续时间不得而知,不过,有一个线索,西藏军区唐场保育院筹建时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已经存在,同行人中高中原、金鲁萍、张戈平、邵延明、宋湘云、井悦、吴皖东、陈津乐都是从新津这里转到唐场那里的。
    现在可以作这样一个合理推测:唐场保育院全面运行之日,应该就是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迁转人员、完成过渡使命之时。新津留守儿童寄养处的存续期大约有1年左右时间。
    据知情人介绍,18军进藏后,新津纯阳观成为18军留守处,主要安置不宜进藏的老弱病残官兵和全部家属及留守儿童,至1952年2月西藏军区成立,老弱病残官兵基本上分配、安置完毕,只剩部分家属、儿童(后来将儿童全部转移至大邑县、唐场镇),所在住地改成西藏军区家属区,1960年至1961年,该家属区搬到新津邓公场,在那里又成立了西藏军区第三招待所和西藏军区第三家属区。之后,新津纯阳观先后被西藏军区不同单位和成都军区征用。西藏军区卫训队1970年成立,与成昌兵站部同驻纯阳观(成昌兵站部驻大忠亭一侧,卫训队驻至孝亭一侧)。1974年10月,原成都军区卫校与西藏军区卫训队合并成立成都军区军医学校,因校舍在天回镇重建,学校暂时留在纯阳观,直到1976年正式迁到天回镇。此后,纯阳观交由新津当地政府管理。
    新津是原18军、西藏军区首长最看好的进藏必经之路,美丽、丰饶,作为后方基地,它的确是个福地,当西藏军区妇校、干校、托儿所、保育院、52师留守处……都迁往大邑县后,西藏军区把兵站、医院、家属区(干休所)等都设在这里。

    我们一行人参访后认为,新津这个原18军、西藏军区的后方根据地旧址,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景观幽雅,很值得探访和一游。





纯阳观内美景


    我们原18军、老西藏后代,都该来此地走一遭。我们此次新津一日游,算是先遣之行,给大家探个路。
游览纯阳观后,也有两个遗憾。

    一、原18军、老西藏后代幼年曾经待过的“名胜”之地,如今都不曾留下些许红色遗迹,游人到大邑县安仁镇原西藏军区保育院所在的地方,只知道那里有“民国风情一条街”,不知道那里还曾有过西藏军人留守儿童的美好家园;游人到新津纯阳观,也只能看到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佛道儒经典教义和文物,还有1939年9月至1945年在此地收养过400多名儿童的“蓉四院”介绍(附注2),新中国建国后原18军、西藏军区在新津的红色历史踪影全无。 



可见唯一保留着的标牌,而建国后驻军遗迹呈空白


    其实,发掘、展示当地特有的红色历史资源,纯阳观的看点会更多,是发展当地旅游业很有利的资源条件。

    二、儒林路上的牌坊两面原有“天下第一忠孝儒林”很大气的一行字,现在牌坊两面留白,不知何故?希望新津有关部门能恢复牌坊原字,亮出应该有的金字招牌。



原有“天下第一忠孝儒林”字样的牌坊现存模样


审校:王盛胜 金鲁萍 张戈平 宋湘云 井 悦 吴皖东 陈津乐 徐运东

老照片提供者:陈津乐 吴皖东 刘革莎 高中原

                                                

附注1. 

    新津纯阳观,又称"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占地120亩(现有50亩),始建于光绪年间(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68尊塑像,栩栩如生,有二十四忠臣、二十四孝子等,儒佛道三教合一并存一地。如今保留较好的主要建筑有灵祖魁星殿、三丰吕祖殿、文昌武圣殿、忠孝堂、关岳孔子殿、大忠至孝亭,院内陈列有奇特诗碑、万缘救苦钟、凉水井等。建筑物及其文物古朴、雄伟、严谨、雅致,其中大殿泥塑人像,“文革”前的远高于后来修复的)。纯阳观据传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秋创建,民国时期扩建,由成都正心堂联络四川军政要员和巨商,在国内各地募资,于1919年(民国八年)开始扩建纯阳观,在原纯阳观的基础上增修了山门、灵祖魁星殿、文昌武圣殿、列圣关岳殿、大忠亭、至孝亭、灵祖楼、四周廊坊等建筑,后又在大忠亭内塑造了从夏代关龙逢到清代林则徐的二十四尊历代忠臣像,在至孝亭内塑了二十四尊历代孝子的塑像,历时十七年。除大忠亭、至孝亭外,扩建工程原来还规划建设节楼、义楼、玉皇楼和大成殿,可惜因抗日战争爆发,节、义、玉皇三楼和大成殿未及建成。因此,纯阳观的扩建从民国八年开始,到民国二十五年中途中止,扩建之后的纯阳观,由单一道观变成了别具一格的道儒庙观。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945年),这里设立“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第四保育院”(简称“蓉四院”)。2001年,新津县引资200万元对纯阳观进行修复,后又于2006年进行了一次修复,纯阳观现在面貌焕然一新。

纯阳观最为壮观的是大忠、至孝二亭。两亭高均为33.8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各为800多平方米。建筑格调为三重檐八角攒尖盔顶式。三层顶面系筒瓦铺成,最上一层宝顶为青花碎瓷嵌成。亭内正中,有4根楠木柱,长20米、直径50公分,支撑穿斗和抬梁相结合的架梁,架梁无钉无铆,是整个亭宇的主体骨架和乘力。亭子的四周分别是12根直径50公分的石柱,支撑屋面。亭檐下雕有鎏金木刻吊瓜20个,刻工精湛。亭外四周各有44间厢房,厢房的门窗上,配有几何形和卷草花卉的纹饰,有镂空雕花、穿斗式仿清小品建筑的特色。大忠、至孝二亭,造型别致,巍峨壮观,各式设计都有特别寓意,高三十三米,代表三十三重天;中间四根楠木大柱,喻意一年四季;廊道十二根石柱,是一年的十二个月;檐牙鳌角层层起伏二十四个,为二十四节气;四周辅以四十四间廊房,谐事事如意。两亭一阴一阳,左右相对,阳亭终年干燥,阴亭则常年潮湿。据说如果从空中俯瞰,刚好是太极图上那两个圆点的位置,暗含太极八卦。这种建筑风格,其体量、规模、形制、内涵在国内外绝无仅有,被教科书列为建筑典范,被中国古建筑学家赞为“楼、台、亭、阁相结合的典型古建筑”,“是现代古典建筑中之瑰宝”。

附注2. 

    全称是“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第四保育院”。1938年5月,成都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华西神学院院长吴贻芳女士任分会会长,分会下设乐山、郫县、简阳、新津四个保育院,“蓉四院”设在新津纯阳观,抗战1939—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蓉四院”接收寄养过400多名儿童。


浏览: 3226
日期: 2022-09-03


输入关键词:
回复留言记录(0):
序号 姓名 回复内容 回复日期
暂无回复!
共有0   上一页   下一页   0   当前第 页  

回复留言
姓名:  [必填]
回复内容: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