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选取学校:

提示:
学校和校友公示信息本站代为上传。网上报名非隐匿信息即时公开显示。图文可在留言区自行发表。取消/修改报名和留言信息由网管代办。现有/曾有学校(含分校)用一个校名。共享网址分别集中链接。校方信息均免费上传。垃圾信息将被清除。
联系网管请致——
QQ:514064997
八一校友QQ群号:
173952160
可容500人)
94354871
(可容200人)


网站建设+软件开发+服务器租赁
关联网页切片 快速切片 快速建站
定制电子签到 电子签约
多点触摸   触摸管理软件
输入关键词: 报名  发表
学校: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姓名: 董晓昆
标题: 八一校 —— 军人子女的学校
内容:

【2022校友投稿


八一校 —— 军人子女的学校

董晓昆


   “哎……是谁帮咱们修公路唉,巴扎嘿斯!……”每当我看到电视中,姑娘们跳起欢乐的《洗衣歌》时,就想起我的母校——西藏军区八一小学。

   20多年后,我到八一小学接3年级的儿子回家,正巧观看八一校文艺演出,“立正!”,“向前看齐!”……活蹦乱跳的小学生们立即站好,双手搭在前排同学肩上,马上站好队列,鱼贯入场。

“哎……,是谁帮咱们修公路唉……”,舞台上,美丽的3年级小姑娘,又跳起节奏鲜明的《洗衣歌》……,“三乙班准备!三甲班上!”又听到这20多年前熟悉的口令,“八一校的老传统没有变啊!”我情不自禁地说。 “是啊,洗衣歌是同学们喜爱的传统舞蹈,一年又一年的传下来了……”身旁王玲老师说。老校领导大多数都是军队转业下来的干部,八一校按军队半军事化管理,口令来自枪林弹雨的冲锋战场: “一排准备,二排上!”

5岁在重庆西南军区保育院,因为重庆流行脑膜炎,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一天,妈妈来看我们,一推开门,妈妈身后出现一位头戴大沿帽,一身戎装的军官,“快叫爸爸!快叫爸爸……”,我和弟弟胆怯地躲在妈妈身后,伸出小脑袋,满脸疑惑的望着这位军官,“这是爸爸吗?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不禁脱口而出:“解放军叔叔好!”爸爸快步跑过来,蹲下,一把将我和弟弟紧紧地搂入怀中,眼角闪着泪花,“傻孩子,怎么连爸爸都不认识了?”妈妈黯然泪下……

可是,爸爸进西藏时,我才3岁,弟弟1岁,两年半才回来,怎么会认出来呢?

多年后,我回成都,过完春节,又要返回深圳去工作。临走时,小学3年级的儿子抱着我的腿,大哭大闹,要去深圳。我乘三轮车去民航招待所,弟弟骑自行车载儿子,追赶送行,儿子痛哭,大喊:“爸爸,我要去深圳!爸爸!我要跟你去深圳!”我当时热泪盈眶,心如刀绞,却不得不挥泪而去……

此刻,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当年爸爸每次回西藏时抱着我们难舍难分的心情,可我们去深圳时分离才短短3年,每年春节还回来团聚,父辈们为了祖国西藏边防安危,为了全国千家万户儿女欢聚一堂,毅然坚守风雪高原,两年半才回来一次,驻守西藏二三十年啊!

半年后,我们在深圳买了房,儿子小学4年级时来到了深圳。

记得西藏军区张国华司令员和许多首长,曾多次到八一小学来视察检查工作,八一校学生,多次到成都军区大礼堂和川办大礼堂汇报演出。在极其困难的1962年,仍然保证八一校学生餐桌上有牛奶,牦牛肉干,荤素搭配,饭菜管饱。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大胜,用缴获的印军降落伞给八一校、八一分校约1000名学生每人做一套衣服。

八一校的老师们,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像爸爸妈妈一样关爱我们,每到周末,一些同学父母亲在西藏边防,有些老师就将这些同学接到自己家中,虽然只有几十元微薄工资,却买菜做饭给同学们吃。寒暑假,父母亲没有接走的一些同学,是老师经常带到自己家里吃饭。老师费心照料,大家欢聚一堂,热热闹闹,使远离亲人的孩子,不会为父母亲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军功章也有老师的一半!

八一校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全班同学,随着音乐老师欢快的琴声,摇着小脑袋,唱起欢乐的歌曲,沉浸在幸福的校园生活中。

“忽然间,一条黑影闪进海椒田,刘文学,急忙赶上前!”这是八一校教导主任,精心创作,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并带领我们“红领巾合唱团”去四川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对全国播放。在没有电视机,只有收音机,遭遇3年自然灾害艰难的1962年,小学生合唱团能上省广播电台录音,在成都市小学校中,那可是百里挑一的荣耀!

1964年西藏军区文工团,创作演出的《洗衣歌》,载歌载舞,节奏鲜明,富有浓郁的藏族风采,参加全军汇演,获得大奖!八一校老师立即教我们5年级和6年级的学生认真排练,在成都军区大礼堂汇报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许多学生家长,也来班上教自己的儿女和小伙伴唱歌,跳舞……通过八一校文艺会演选拔,参加成都军区大礼堂汇报演出。

八一小学,有能容纳全校约600名学生的学生食堂,食堂里有铺装着宽阔的木质地板的舞台,在此经常举行全校集会和文艺表演。在成都市寸土寸金的小学校园里,只有八一校有绿草茵茵的少年足球场,还有3个篮球场,经常举行全校运动会,拔河,跳绳,赛跑……每周四放电影,晚饭后,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的望着校门口,一看到电影车来了,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电影车来啦!电影车来啦!”放映的大部分电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

八一校有鼓号齐全的军乐队,大号、中号、小号、圆号、拉号;大锣 、小锣、1个大鼓、8个小鼓、8个吹笛手,等等。每年重大节假日游行(五一、八一、国庆)时,军乐队走在最前面,王虎林老师指挥“咚,达达,咚,达达” ……锣鼓喧天,鼓乐齐鸣,威武雄壮,在成都市是唯一的小学生军乐队。 八一校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阔步行进在成都市大街上,引来许多市民翘首观望, 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学1234年级,有洗衣班大叔帮学生洗衣服,56年级,自己洗衣服、晒衣服,6年级,发给碗筷,自己到食堂打饭菜,自己洗碗筷,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每个班有语文、算术老师,学校有体育、音乐、美术老师和生活老师(专门管理学生每天的起居洗漱和卫生)。高年级还有历史、地理、自然老师。特别是 1234年级,学校每天管理学生早上起床,洗漱,晚上睡觉。夜间有值班老师,每个班都有几个晚上要尿床的,值夜班老师半夜12:00点叫你起来一次,清晨4:00点叫你起来一次。还有热气腾腾的大洗澡堂,每周五洗澡,我们班生活老师李云基,会检查每个人脖子、耳朵洗干净没有?换上干净衣服,准备周六放学回家。

学校医务室配有2个医生,2个护士,隔离室6个床位。有病到医务室去,彭医生、王医生和王子香护士、左护士,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跌倒了,摔破了,会非常细心的给我们换药;生病了,给我们打针吃药。有一次,我生病了,发高烧,在隔离室观察2天后,马上派车送我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动了手术(割扁桃)。

八一校食堂有十几个炊事员、大厨师,顿顿有肉,三菜一汤,饭菜可口。12年级早餐有牛奶,还有点心。

八一校教学质量,在当时成都市重点小学中排前三名,毕业的学生,都考上成都四中,七中,九中,十三中,盐道街中学,五中……

八一校不同于现在流行的“贵族寄宿学校”,它是西藏军区军人子女的学校,绝不娇生惯养,按半军事化管理。

晚上9:00,铃声一响,马上熄灯睡觉,不准讲话,夜班老师会来各寝室检查。清晨6:30,天还没亮,“叮叮叮叮”,铃声一响,同学们迅速跳起来,穿衣,叠被,端起洗脸盆,牙刷、牙缸,“叮叮咚咚”地飞速跑下3楼,去水塔打热水,赶快洗脸、漱口,跑步去上早自习。

多年后,我参军来到冰天雪地的张家口,清晨6:00,“絮絮絮絮”,“紧急集合!”一阵急促的哨音,催我们摸黑3分钟内,不准开灯,穿好棉衣,棉裤,带上皮帽,打好背包,跑出屋外,站队集合:“报数!”“1234……”,“向右转!””跑步,走!”开始踏着沒膝的积雪,5公里越野跑。动作慢的,只有抱着被子跑。得益于八一校早晨起床的训练, 我每次站队都在前几名。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八一校大喇叭里,经常播放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枯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公路被它挡,那个被它挡,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建路岗,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八一校学生大部分是先后进藏部队的子女,从小耳濡目染父辈艰苦奋斗传统,听说过父辈进藏作战、修路等等千辛万苦的事迹。毛主席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八一校将解放军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潜移默化,烙入我们幼小心灵。

八一校许多同学都毅然参军到西藏边防,在西藏,到处都可以听到“藏二代,藏三代”艰苦奋斗的事迹。

用解放军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练自己的八一校学生,不仅是进西藏当兵和上战场的那部分同学,还有很多奔向祖国四方的八一校同学,他们的奋斗无不如此。

15岁下乡,去西昌宁南县高山峻岭插队,1969年冬天,我从山西老家参军,来到寒风刺骨的张家口,零下30多度,冬天在滴水成冰的雪地里训练,夏季在烈日炎炎,野草丛生的河滩地上开荒,种水稻。北囯初春,寒风凌冽,水田底是冰块,水面一层薄冰,却要抢季节,插秧了。“二层冰,一层水”,挽起裤脚,踏破薄冰,赤脚踩在水田底的冰冻土上,下田插秧,冰冷刺骨。那时部队每月津贴费¥6元,部队每天生活费只有¥0.45元钱,买煤,买筷子,买碗的钱都在里面,全靠自己在驻地附近开荒,种菜,每周才吃一次肉。我们全排24人,每人发一把铁锨,每月只有一个礼拜天,一个月才把水田里的草拔完,新草又长出来了,连续拔草4个月,烈日暴晒,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终于完成了生产24万斤大米的任务。

在青石大山里,抡起吊架上24磅铁锤,打钢钎,夏天打穿青石山坑道,我是我们排最小一个兵,午餐吃了12个大肉包子,问炊事班长:还有没有?可见劳动强度有多大!全团通信兵背记密码,用电台考核,我第一个上机,一字不错,全团第一。   

当兵复员后,进工厂当钳工,下班以后,一年时间,晚上,周末,自学完初中、高中课程,做完全国5套教材上的习题。学习美国大学数理化教材,英语,机械专业课成绩也在全班名列前茅。

几年后进入工厂设计科,担任“10.5吨半挂洒水车”主管设计,当时有两种方案:照国内惯例,将水罐固定在半挂车上,省事,没有水罐断裂风险。但根据计算,重心高,当车速高于60公里/小时,转弯半径小于XX米时,要翻车!第二种方案:参考成都飞机场,英国进口加油车设计,不要大梁,罐体加固当大梁,但是这个方案罐体断裂风险大,不知英国加油车罐体材质?壁厚?有些结构也看不到(如罐体顶部和内部的结构看不到)……,而力学书本上,只有计算实心圆棒断裂的公式, 没有计算空心罐体断裂的公式。

八一校老师常教导我们:不要读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学好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英国人能生产,凭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行?“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仔细研究了欧洲美国生产的半挂加油车样本的照片,都是将罐体加固当大梁,和我们中国的油罐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罐体最容易断裂处在哪里?多问几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加固罐体当大梁的结构机密。设计完成了“10.5吨半挂洒水车”方案图纸,没有大梁,激烈辩论后,通过工厂第3次方案论证会。1988年,我们3人乘样车,在乐山地区乡村公路上,满载10.5吨水,顺利完成1500公里鉴定试验,水罐壁厚只有3毫米,大大减轻了车辆自重,节省钢材,这种10.5吨,没有大梁,壁厚只有3毫米的半挂罐体车,1988年生产,至今还没有国内工厂生产,还可以申请中国专利。

分析日本洒水车样本上的照片和简图,抛弃原国产洒水车复杂的水路结构,采用日本洒水车的四通阀简练设计水路,环卫工人,只需要在驾驶室里按电钮开关,简单操作,完成洒水作业。为精打细算,嫌原来外购件音乐喇叭¥380太贵,找弟弟董晓渝设计(也是八一校的学生),40信箱车间生产,每一套不到¥100元。

记得八一校韩世译老师常说:“不但要学好语文,算术,还要多看课外书籍”。我很喜欢看打仗的书,收藏有《红旗飘飘》,《星火燎原》,《志愿军一日》……,1套书都是几十集。还有《苦菜花》,《迎春花》,《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朱可夫回忆录》,《基辛格回忆录》,看他们怎样成长?遇到困难怎样分析、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言“当他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庄则栋的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一直激励我,我1989年毅然下海去了深圳。

八一校的大喇叭里经常唱着;“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哟下功夫,深刻的道理,我细心领会……”,读书收获最大的,是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使我终身受益。

如今,八一校学生桃李满天下。当年八一校的女生能歌善舞,在西藏军区文艺汇演的舞台上,轻歌曼舞,婀娜多姿……。在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英雄行列里,有我们许多八一校学生,他们发扬我军“亮剑”精神,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感谢你们!八一校辛苦的园丁,是你们辛勤劳动哺育我们茁壮成长,让西藏前方将士安心镇守边关,你们奉献了一生心血,用自己灿烂的青春,谱写出永恒的“芳华”!

2022年8


作者简介:




  董晓昆,原西藏军区八一小学六五届乙班学生。19691月到四川省西昌宁南县插队,196911月从山西老家应征入伍,到张家口北京军区所属部队。1975年复员进成都工厂,1988年担任10.5吨,无大梁半挂洒水车主管设计。1989年到深圳做外贸工作,现已退休。     


浏览: 747
日期: 2022-10-06


输入关键词:
回复留言记录(0):
序号 姓名 回复内容 回复日期
暂无回复!
共有0   上一页   下一页   0   当前第 页  

回复留言
姓名:  [必填]
回复内容: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