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学校:
提示:
学校和校友公示信息本站代为上传。网上报名非隐匿信息即时公开显示。图文可在留言区自行发表。取消/修改报名和留言信息由网管代办。现有/曾有学校(含分校)用一个校名。共享网址分别集中链接。校方信息均免费上传。垃圾信息将被清除。
联系网管请致——
QQ:514064997
八一校友QQ群号:
173952160
(可容500人)
94354871
(可容200人)
|
学校: |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
姓名: |
徐运东 |
标题: |
八一校复课我回校上初中 |
内容: |
【2022校友投稿】
八一校复课我回校上初中
徐运东
特殊年代,八一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受到较大影响,大约是在1967年寒假后,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简称:川办)发出通知:八一校、八一分校学生,凡父母有一方在内地的须将子女接回家。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川办。当时回到川办的八一校学生不少,估计不同年级的应有上百人。
同时,川办有关部门与驻地新蓉村小学、洗面桥小学联系,大部分川办的学生分别到这两所小学就读。当时我就在洗面桥小学就读。当时小学是五年一贯制。我的印象是读了一年多小学就毕业了。
川办的学生许多人于1969年秋季升学转校进入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附中(当时叫红卫中学),读初中。我当时分在五连五排(一个连相当于现在一个年级,一个排相当于现在一个班级)。



保存了50多年的我的西南民院附中学生证


当年进西南民院大门的出入证和附中班级证
1969年以后,成都市很多学校都已逐步复课。
1971年春季,川办政治部向所属各单位发出通知:西藏军区八一校已复课,并增设了初中,原八一校、八一分校学生如愿意返校学习,可到川办政治部审核办理回八一校(八一分校已撤销)继续上学手续。
我和弟弟徐幼明,经川办政治部审核并开具介绍信后,回到八一校。弟弟分在七年级,我分在八年级。


回八一校复课我的红卫兵证和学生证
我当时非常期盼回到母校,心情是既兴奋又忐忑不安,离开了八一校几年了,不知学校现在是什么样子?老师和同学们都还在吗?我们是否能适应现在学校的生活?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我回到了八一校。
去八一校的路上,只见茶店子正街到八一校仍然是一条专用的碎石路,路两边零零散散地多了一些民居。而八一校的环境、建筑并没有大的改变。进入学校大门,右侧两间红砖平房还在——那是武大爷的传达室和郑嘉玲老师的办公室。紧邻传达室,两层高的亭子和办公楼还在,再往前走右侧是学校操场,学校主干道左侧的鱼塘、粮库还在。操场旁三幢八一校标志性粉红色建筑平房教室还是那个样子,八一校最高的建筑,仍然是学校两端的那两橦学生宿舍楼,一幢是低年级(一、二年级)宿舍楼,三层,紧邻金牛区委和学校卫生所;一幢是高年级(5、6年级)宿舍楼,也是三层,在学校的另一端,紧邻高年级食堂和老师办公楼、广播室。食堂的大叔们也都还是原来那些人。
仍然有许多我熟悉的八一校老师教我们初中课程:我的班主任是韩世泽老师,他教我们语文课。教数学的是钟伯君老师,教英语的是黄德琼老师,教物理的是刘寿平老师,历史地理是薛其惠老师(钟伯君老师爱人,已故),等等。当时,八一校校长是曾之无(八一分校撤了,合并到八一校,曾校长转任八一校校长),他爱人罗恭贤也从八一分校调到八一校任教导主任。
返校后不久,川办派来几位现役军人到八一校任职,彭一鸣(我们年级彭军芳的父亲)任八一校政委,郑长顺任副政委,主希传任副校长,校领导班子里军人到任,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当时八一校各班,特别是初中班,有不少地方学生,他们走读,不住校。
学校老师仍然是那样的敬业,很关爱我们这些原八一校学生和地方新生。
李大叔仍然赶着马车,而他的儿子袁国平和我同班……
初中毕业后,我离开了八一校(当时只有初中)。在此期间,我感受到的八一校的变化,就是增设了初中,也感觉到母校发展艰难,师资老化、设施陈旧、生源不足……
现在,八一校发生了沧桑巨变。
不变的,是我对母校的印象、眷念。
作为经历过八一校复课这段时光的少数学生(原八一校的学生特殊时期被接回家后,能像我们兄弟俩这样又返回八一校上初中的人并不多,我的八一校同学绝大多数都没有再回学校,他们分别上了市内的一些中学),我对自己学生时代的特别经历有着很深的记忆,加以简要记述,与大家分享。
|
浏览: |
293 |
日期: |
2023-01-05 |
输入关键词:
回复留言
|